查看原文
其他

我的高考故事|回首芳华四十年、不忘初心看今朝——港中大(深圳)校长徐扬生忆高考

2017-12-24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


编者按 

港中大(深圳)将推出“我的高考系列文案,与大家分享大学教授和同学们的高考故事。更多精彩,敬请关注。



重磅消息传来

40年前恢复高考后的首届高考生中

有一位重量级人物

他后来成了中国工程院院士

再后来他来到了深圳

他成了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的

创校校长

天上有一颗小行星还以他的名字命名

他就是著名的徐扬生院士

没有高考

就没有今天的我


徐扬生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,浙江大学学士、硕士、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,现任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校长……他是“深圳人才大使”,记录其事迹的“人才星光柱”落户于全国首个“人才主题公园”。


他温文尔雅学贯中西,是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全体师生的骄傲。2016年11月,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更是公布,把国际永久编号第59425号小行星1999 GJ5命名为——“徐扬生星”。而如此多的成就,都得从40年前的一场考试——高考说起!



一天都没有复习

就走进了考场


时间拨回到40年前,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,大批高中毕业生作为“知识青年”离开城市,前往农村,徐扬生也不例外。

 

1977年10月,当恢复高考的消息响彻全国时,徐扬生正在浙江绍兴乡下的一所小学里给学生们代课。在全国各地的数百万准考生已经争分夺秒投入“备战”状态一个月后,恢复高考的消息才传到徐扬生耳里,而此时的徐扬生还是处于不敢相信的状态。


半信半疑的徐扬生来到了当时所在的公社机关,当地的干部向他证实了消息的准确性。可是,报名需要两年以上的下乡经历,对于当时的徐扬生来说,尚缺两个月。

 

当年徐扬生参加高考时的照片


那时的徐扬生觉得,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,他就开始与公社的干部据理力争。原来,17岁的他高中刚毕业就已经下乡。他一字一句地向公社人员申明,虽然距户口迁入农村两年还差几个月,但事实上,他已在乡下工作满2年了。


假如真的考上大学,进入校园的时候怎么算也都会是满两年的。在一番争取后,那名干部终于给他开了个证明,对他说:“你自己去碰碰运气吧!”

 

拿到证明后的徐扬生并没有兴奋很久,转而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去参加考试,因为那时,据开考仅有2周的时间了。“我一天都没有复习,因为连考什么科目都不清楚,即使复习,也不知复习什么,况且只有两个星期”,徐扬生说到,“好在那时我每晚都有读书,凡是有文字的都读,哲学、历史、文学、电工、数学、植物保护……那是我一生中读书最多的一段时光。”



志愿仅按名单

提供序列填写


“参与考试的人太多了,符合条件的十几届考生都赶来了”,徐扬生回忆,当时的考场就在他当时任教的小学里,几十个教室,每个教室都有五十人左右,人山人海,热闹得就像赶集。

 

可当大家陆陆续续进入考场时,徐扬生却被拦在了门外,一个戴红袖章的人挡住了他,徐扬生当即拿出了公社开的证明,可那人还是迟疑不让进。这时,一位监考老师路过,了解情况后说到:“让他进去吧,这么多人来考试,估计没一个能考上的,都放他们进去吧。”就这样,徐扬生走进了那个改变他命运的考场。

 

“考试每半天一次,三天共六次。每个人都考得很差,不少人交了白卷。到最后,一个考场也就二三十人在坚持,一半的人都没来。”谈及考试题目徐扬生仍记忆犹新,“数学很难,当时有三道被大家诉苦的难题,好在我都做出来了。不过大家考完之后大体感觉还是都一样,就是完全没抱希望,感觉就像是去玩儿似的。”

 

徐扬生擅长演讲,生动吸引人


三个星期后,公社里通知,每个参加考试的人要去填写大学志愿。“当时大家也都不愿意填,觉得没有必要,能上大学就行,去哪都可以。”徐扬生也不是很想填,但还是按照要求拿了一份当时的报纸,随手把列表中排在前三位的学校专业依次填入了自己的第一、第二、第三志愿中。比较戏剧的是,当时的农友看到徐扬生先填好了就都让他帮忙填,就这样,徐扬生也是云里雾里的帮着一些人填了志愿。

 

又过了一个月,徐扬生正准备回城的前一天,有人告诉他,他已经考上了。到了县城,徐扬生来到了大家所说的百货商店录取海报前。“当时天已经开始黑了,又下着大雨,海报的部分纸张已经被打湿,脱落卷着贴在了墙上,我焦急地找自己名字,没有找到,想着可能是别人搞错了,就离开了。”

 

第二天,一位朋友遇见他说亲眼看见了徐扬生的名字。徐扬生就又跑回去看,可还是没有找到。“当时也没想到我的名字会在卷起来的一角中”,徐扬生说到,自始至终也没能在榜上看见自己的名字。


直到三天后,县里有人打电话通知他,说是被第一志愿浙江大学机械专业录取了。获得消息后的徐扬生第一反应不是高兴,而是想着填志愿还是有用的,那当时帮一群农友随意填的志愿怎么办,会不会影响到他们。后来才得知,那批人中没有一个人分数达到报考志愿的要求,徐扬生也就安心了。



命运就此改变

人生从此不同

 

“感谢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,感谢国家恢复高考,没有高考,就没今天的我。”在那场高考后,徐扬生如愿进入了大学,此前上山下乡2年的他几乎没想到高考能够恢复,更没想到自己能够再次入学堂深造。

 

忆起那段时光,徐扬生说:“那一届的同学组合真的很有趣,最大的36岁,最小的16岁,相差了整整20年。”不过,虽然年龄相差大,但大家都是一样的拼,求知若渴地赶着时间,恨不得把耽误的每一刻时光都补回来,晚上11点熄灯,熄灯后路灯下读英文的人依旧还是很多。


今年6月,徐扬生校长为各位高考考生送上寄语:

绳锯材断,水滴石穿,学道须勤奋。

水到渠成,瓜熟蒂落,得道任天机


此后,徐扬生就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。其于1982年及1984年先后取得了浙江大学的学士、硕士学位,之后前往美国留学,于1989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,并于1989年至1997年,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从事空间机器人研究工作;1997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;分别在2001年、2003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和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(IEEE)院士;200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,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更于2013年通过全球遴选成为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首任校长。

 

“恢复高考在当时真的很重要,不仅是对我个人,它也改变了几代人和国家发展的轨迹。恢复高考后的那几届,许多人也都成为了社会各业中的中流砥柱。所以,回顾这段历史,更加说明了教育这件事,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。”徐扬生说。

徐扬生学术

研究方向


徐扬生长期从事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系统研究,在空间机器人的设计、控制及动力学研究,以及无重力地面试验设施的研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他致力于推动我国航天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,提出并参与了有关航天智能系统的研制。同时,他对动态稳定系统的控制、人类控制策略的自动建模、穿戴式智能人机界面、以及全方位混合动力汽车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开发。





转载自   学习榜样   

微信号  SZJBxuexibangyang

作者 徐峰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